欢迎访问生态环境资讯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焦点暗访 > 正文

滨州以高质量垂改推动高水平保护

时间:2023-11-25 作者:佚名 来源: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周雁凌 季英德

  一份土壤样品重金属元素的测定,原来需要一个星期“出数”,有了X荧光光谱仪后四五个小时轻松“搞定”;原来20多台检测设备增加到74台,具备五大类、77个监测项目;从15人到26人,新增11个编制,由正股级升格为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的“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受益于近年来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以下简称垂改)。

  在滨州市沾化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实验室,从全自动高锰酸盐分析仪,到超低烟尘直读仪,再到红外无人机……一件件仪器设备的价格、功能, 沾化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副主任郭松都如数家珍。他说:“在这次垂改中,市局为我们增加编制人员,增配设备,机构也升格了,构建起了‘上级拨+区级筹’财政保障机制,实现了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物做事、有法成事,推动全区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实现新跨越。上半年,我们分析检测样品3620个,出具数据28129个,这个数量在垂改前是不可想像的。”

  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得到强化,机构设置全面整合优化,编制数量实现大幅增加,基层生态环境监测监管能力持续提升……山东省滨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王景军说:“滨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垂改工作,将其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全市垂改任务圆满完成,建立起了条块结合、各司其职、权责明确、保障有力、权威高效的地方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有力推动了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品质滨州建设厚植绿色新优势。”

  强化问题导向,坚持高位推动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山东省工作要求,2019年8月,滨州市委、市政府印发《滨州市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对滨州市垂改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回想起垂改前的状况,滨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市生态环境服务中心主任韩雷表示,当时垂改的难点主要是人员编制数量偏少、机构设置不够合理、改革任务涉及面广。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人员力量与繁重的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不匹配;滨城区无环境监测机构,高新区监测力量薄弱;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经济开发区生态环境部门无行政执法权限,监管职能较弱。同时,垂改需对人员、资产进行划转,明确经费保障,涉及组织、人社、财政等多个部门,协调难度大。

  针对垂改工作的难点,滨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推动,第一时间成立由市长挂帅的垂改工作领导小组,克服机构编制资源紧张等难题,全力以赴支持垂改。

  为切实强化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滨州市成立了滨州市生态环境委员会,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主任,相继出台《滨州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工作规则》《滨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滨州市市直有关部门和中央省驻滨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系列制度规定,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地落实。

  突出改革重点,积极探索创新

  在滨州市滨城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墙上悬挂着《实验室“三废”处理规定》《仪器分析工作守则》《实验室工作守则》等各项规章制度,理化室、现场设备间等整齐摆放着各类仪器设备,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开展样品分析。

  滨州市生态环境局滨城分局分管负责人孙义涛告诉记者:“滨城区作为滨州市主城区,此前一直无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为补强监测力量,此次垂改专门设立了滨城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负责滨城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监控中心从无到有,仪器越配越强,大家士气高昂,在工作中争先创优,这都是垂改为我们带来的新气象。”

  在垂改中,滨州市优化整合机构设置,市本级整合2个科级事业单位,组建正县级单位滨州市生态环境服务中心。县市区分局均保留2个所属事业单位,除涉及综合执法改革的单位外,全部升格为正科级。调整2个公益三类事业单位为公益一类,31名自收自支事业人员转为全额财政拨款事业人员。滨州市生态环境系统共增加编制155名,编制增幅47.5%列全省首位。

  针对垂改前县区分局编制、人员偏少,部分分局多年未招录工作人员,队伍老龄化严重,高学历干部不足等问题,滨州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探索创新,通过与地方交流任职、系统内上下交流、选拔任用等多种方式,共调整县区领导班子成员13名。近三年为县区分局新招录工作人员94人,占县区分局总在编人数265人的35%,县区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得到明显充实。目前分局40岁以下干部140名,占比53%;全日制大学学历145人、研究生学历24人,占比64%,县区生态环境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专业人干专业事的格局基本形成。

  韩雷告诉记者:“通过垂改,基层生态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实现了有力提升,近年来先后投资1.8亿元用于基础能力建设,全市92个乡镇(街道)空气自动站、31个市控及以上河流断面水质自动站、7个重点工业园区空气站实现全覆盖。投入2300万元建成的大气环境超级监测站、投入3900万元建成的滨州市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投入3000万元购置的现代化监测、执法设备,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工作成效

  “2022年度县市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空气质量改善量化得分较2021年度提高25%,水环境质量改善量化得分提高42%,其余指标均得满分,总成绩由全市7个进行考核的县市区第6名上升至第3名。在2022年度沾化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获得驻沾单位第1名的成绩。” 一个个数据彰显着滨州市生态环境局沾化分局从“后进生”逆袭为“排头兵”,正是滨州市生态环境局调整优化分局领导班子、激发队伍活力,以高质量“垂改”撬动高水平保护的真实写照。

  滨州市生态环境局坚持政治坚定、德才兼备、事业为上的选人用人导向,充分考虑队伍建设年轻化的需要,先后调整县区分局主要负责人4名,补充党组成员6名,提拔副局长3名。打破三个分局班子无80后年轻干部的情况,分局班子中80后干部增加至11名,比例达到34%。垂改后选拔任用、职级晋升分局干部84人次,职级晋升的干部占行政和参公人员(不含新考录人员)的74%,现有的32名县区分局班子成员有31人获得提拔或职级晋升,全市生态环境系统队伍干事创业激情空前高涨。

  滨州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滨州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市)区分局绩效考核方案》,明确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坚持问题导向,确定生态环境保护重点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占80%,重点考核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成效。开展分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估研判分局班子运行情况,及时帮助解决问题。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绩效考核优秀的分局,在人员年度考核中给予优秀等次比例倾斜,发挥正向激励作用。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滨州市生态环境局垂改 “红利”不断释放,环保铁军战斗力持续增强,污染防治攻坚战场上捷报频传,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王景军告诉记者:“作为山东省唯一一个京津冀‘2+26’通道城市和环渤海‘1+12’城市的叠加市,滨州市生态环境系统垂改后活力涌动、干劲十足,圆满完成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55项重点目标、386项重点任务。2020年新旧动能转换列全省第1名,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攻坚克难奖’先进集体;2021年第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评估列全省第2名。2022年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获优秀等次,荣膺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2023年成功进入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拟督查激励名单,在滨州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连续4年获优秀等次。”

  


原文链接:http://sthj.shandong.gov.cn/dtxx/zhbsdxw/202311/t20231123_448916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生态环境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环政通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合伙)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