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持续发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图为风景宜人的聊城市茌平区金牛湖国家湿地公园。 张志国摄
◆通讯员 沈潜
开通新能源非道路机械编码登记绿色通道,“10分钟速办”实现销售即喷码,使机械在售卖时就有了“环保身份”,避免车主后期申报、自行喷码和生态环保部门现场审核确认等多个程序,得到广大车主和企业的积极响应。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源头管控,推进机械迭代更新减少污染物排放,这是山东省聊城市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聊城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时尚宜居的美丽新聊城,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打好三大保卫战 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聊城市坚持目标导向,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不断提升危险固体废物管理水平,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聊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协调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印发《聊城市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切实推动各级各部门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修订完善《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县市区约谈问责办法》《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办法》,今年以来,已约谈县(市、区)5个(次),乡镇(街道、园区)21个(次),进一步压紧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
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部署实施市领导牵头抓总、部门联动齐抓共管、问题销号闭环管理、依规依纪严肃问责、强化执法严管重罚等一系列管控机制,聚焦臭氧和颗粒物协同治理,督促引导全市1500余家企业、588座加油站等严格落实错时生产、错时加油、错时施工要求。推进水泥行业企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全市9家水泥行业粉磨站今年将全部完成改造。开辟新能源非道路机械编码登记“10分钟办结”绿色通道,有效提升新能源机械占比。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印发实施《聊城市2023年水污染防治协同治理工作方案》《聊城市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强力打造集“巡查、监测、监督”于一体的链条监管模式,以落实重点断面巡查、数据预报预警、超标督办等制度为抓手,进一步压实属地监管责任。持续开展冬春季水质保障、汛前隐患排查整治、入海河流总氮治理等专项行动,今年以来,累计出动巡查人员4000余人(次),获得监测数据近3万个,督办问题59件。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目前,共计开工196个村庄。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完成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100份,确保全市“一住两公”地块土壤环境质量符合要求。全市59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已全部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回头看”,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提升危险固体废物管理能力。开展分级分类管理,将248家涉危险废物企业列入危险废物重点风险监管单位清单,实行重点监管。将5602家涉危险废物单位纳入山东省固废智慧监管系统平台,实时监控企业危险废物来源、去向、产废情况、贮存情况等。
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做好环境风险等级评估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组织开展市、县、企业三级联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将30名专家纳入市级环境应急专家库,积极发挥智库作用,提升科学决策水平。
坚持监管服务并重 探索实施柔性执法
聊城市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不断完善监管体系,优化执法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探索建立排污许可全链条“一证式”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排污许可执法监管手册、重点行业排污许可执法检查清单,加强行刑衔接,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严把准入关,完成“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动态更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79.18平方公里。
进一步提升监管质效,建成投运市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为全市科学、精准治污提供强大数据支撑。在全省率先实现污染源质控检查网上办理,实现对排污单位全方位、无死角监管。今年前三季度,聊城市污染源自动监控异常数据工单办结率列全省第一位。
不断优化执法方式,积极推进差异化执法监管,将72家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并动态管理,充分利用在线监控、用电监控、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执法检查,今年以来,非现场执法检查比例达到30%以上。会同其他部门联合检查企业24家,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落实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制度,从轻处罚、免予处罚案件数187件,涉及金额760万余元。
坚持靠前服务,积极开展“送法入企”、说理执法、中小企业执法帮扶等活动,发放“送法入企”服务手册4000余册。常态化开展“企业环保法律服务日”活动,解决法律问题20余个。
创新环境治理模式 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聊城市持续推进环境治理模式创新,不断提升环境要素保障能力,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聊城市在全省创新建立指标调蓄库,深挖要素指标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全市环境要素指标调蓄库储备替代源项目263个,今年以来,已完成333个建设项目环境要素保障,涉及大气环境要素指标2600余吨,保障能力较2022年大幅度提升。
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高铁新区生态EOD项目成功创建省级试点,金堤河EOD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茌平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园区成为全省重点支持的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实现超过600万吨一般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
深入推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在全省率先印发实施《聊城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暂行办法》,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和试点深度,在省内率先试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全行业、全因子”覆盖。
大力开展清洁生产,从源头预防和控制污染物产生,以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目标。今年以来,累计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61家,减少大气、水污染物排放量145吨,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3165吨,节约生产成本1.6亿元,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下一步,聊城市将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咬定青山不放松,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扎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美丽聊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原文链接:http://sthj.shandong.gov.cn/dtxx/zhbsdxw/202311/t20231130_455967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临朐推动“生态警务”落地见效
>>下一篇:冠县全力攻坚改善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