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态环境资讯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焦点暗访 > 正文

军屯乡的山水绿了,人气来了!

时间:2023-12-01 作者:佚名 来源: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咱军屯乡获评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啦!”近日,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军屯乡文化广场,不少村民聚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这件乡里的大喜事。

  原来,在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日前发布的第四批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中,汶上县军屯乡上榜。这是汶上县深入挖掘区位优势和生态底蕴,围绕乡村振兴,做好“两山”转化文章的成果体现,也是军屯乡借力乡村振兴东风,积极引领打造美丽乡村,放大“金山银山”价值的生动诠释。

  近年来,军屯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推动生态要素变生产要素、生态价值变经济价值、生态优势变发展优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闯出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融合发展的汶上样板。

  开展生态修复,提升绿水青山“颜值”

  “梅山村的枯井又有水了!”11月初,记者来到汶上县军屯乡采访,听说了这件新鲜事儿。

  “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年过八旬的村民梅士松说:“山绿了,水自然就来了。”

  

  

  军屯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刘桂霞介绍,以前,打井队来了连水都找不到,有的即使勘探到了,最后也很难打出水来。

  位于汶上县最北部的军屯乡,有大小山头14座。2007年之前,占全乡面积30%的山体几乎没有绿化,光秃秃的山头“锁”不住水流,尽管大汶河从家门前流过,但当地也很难打出地下水。吃水,曾是世代村民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军屯乡进行矿区封闭清理、削坡造型、客土回填、边坡防护、道路硬化、引水补源、湿地涵养等工程,对太白山、梅山矿区实施生态修复整治,整治面积达418亩,完成土石方工程约92万立方米。

  通过持续推进530亩荒山绿化工程落实,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现荒山复绿、鸟语花香的人间美景。此外,成功引水上山,让涓涓清流源源不断地灌溉着每一株绿植,滋养大山,为汶上县在解决山地灌溉问题上做出了示范。

  “森林以其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等通过拦截、吸收、蓄积降水,可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汶上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刘传民说。

  截至目前,汶上县已累计开展荒山造林4000多亩。军屯乡林业站长乔强说,他2015年上任以来,全乡平均每年造林至少300亩,今年荒山绿化率将超过73%,真正实现“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

  推进两山转化,放大“金山银山”价值

  走进北杨庄村,只见独具特色的民居民宿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道路两旁,石槽石撵等成了装饰,竹林摇曳曲径通幽,小桥石渠弯弯绕绕,处处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北杨庄村位于军屯乡大汶河畔,东邻琵琶山,南邻千亩瓜果精品园。近年来,北杨庄村充分发挥良好的区位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初步形成西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区、中部生态观赏区、东部汶河旅游度假区、南部核桃采摘园、北部天然氧吧园“三区两园”的发展格局。

  在西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区,已栽植绿化树1200棵,修砌排水沟8条2140米;南部1000亩核桃采摘园初具规模,亩均效益在5000元以上;中部军茗生态园 5000平方米大棚主体已完工,占地50亩的月季观赏园初步完工;东部汶河旅游度假区被评为二星级酒店,正在拓展建设打靶场、画舫游等旅游项目;北部1000亩杨树林绿树成荫、空气清新。

  为用好生态资源优势,北杨庄村将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紧密结合,以汶上北部地区农副产品及大汶河野生鱼类为推广基础,分别设置大汶河水上海鲜餐厅和绿色食品为主的农家餐厅,开发沙滩排球、沙滩摩托、龙舟、游艇、漂流、垂钓等娱乐项目,完善餐饮体系,大力发展旅游业。

  当地还开设了汶上绿色农作物商贸一条街,帮扶农副产品寻找适销渠道,进一步将汶上县北部地区建成旅游经济与山区农业工业经济相融合的、集旅游度假为一体的休闲生活乐园,打造成汶上县的“生态名片”。

  

  

  目前,军屯乡文旅项目已纳入市、县全域旅游重点区域布局,年生态旅游收入突破百万元。

  “依托北杨庄村及周边丰富的农业和生态资源,我们正加紧打造农文旅产学研基地,提升农文旅产业内涵和价值,把乡村游、民俗游做成品牌、带动人气,引领周边村庄振兴致富。”刘桂霞说。

  发展生态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在济宁丰泽农业园“智慧暖棚”内,新鲜的瓜果蔬菜令人感到“四季不分”。淡白色的绿宝甜瓜、青绿色的水果黄瓜挂满枝头;青青的苦瓜从茂密的枝丫间不时“露脸”;粉红贝贝圣女果满目皆是,脆甜可口……

  

  

  “随着温室大棚、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我们的大棚实现了数字化、量产化,仅依靠自然光,即可实现‘四季如夏’,让我们省劲不少,效益也更高。”丰泽农业园经理刘爱菊说道。

  济宁丰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军屯乡招商引资的一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已投资1.4亿,建设智能温室大棚、巨型拱棚等53座,种植的40多个品种的各类蔬菜均获得绿色认证。

  “我们所有的大棚都实现了水肥一体化,大幅提高了肥效,比以往减少用肥30%。土壤中的底肥也全部采用以豆粕、菌渣为原料的有机肥,实现面源零污染、零排放。与室外田地相比,温室大棚的作物产量更高,比如室外西红柿的亩产量在5000斤左右,而大棚内的产量可以达到20000斤。”刘爱菊说。

  依托丰泽农业园,军屯乡李家集村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探索“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产业带动型集体经济,探索出“种植基地+农户增收”模式,通过产业扶持、金融扶持、技术指导、就业帮扶等“造血”途径,带动周边群众187人就业,开展技术培训1000余人次,让农户流转土地,变身产业工人,在家门口就业务工。

  

  

  如今,丰泽农业园已流转利用土地2000余亩,吸纳周边村居大批群众到园区务工,人均务工年收入达2.5万元。特色农业种植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也成为军屯乡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

  “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尝到甜头的军屯乡,把绿色产业作为发展重心,规划了“丰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核心,济北旅游大道发展轴和泉河滨水文化体验轴,东南山区特色林果种植区、北部山水与乡村文化旅游区、以康军路为中心轴发展高价值绿色经济作物种植区的‘一心两轴三区’”的发展格局。

  “军屯乡的探索和实践,为全县推进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了借鉴。”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伟介绍:“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的发展战略,推广军屯乡等先进乡村‘两山’转化经验,继续做好‘两山’转化文章,放大‘金山银山’价值,推动生态优势变发展优势,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原文链接:http://sthj.shandong.gov.cn/dtxx/zhbsdxw/202311/t20231129_455831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生态环境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环政通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合伙)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