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水河的精彩蝶变
寒风习习,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水河畔的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建设施工现场,依旧是一番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工人们正在加班赶进度,争取早日竣工惠民生。
“我们以富水河为主轴,全面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建设,保安澜、治污水、优水质,不断改善水环境,做优做美水文章。”青原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丛智说,1-11月,青原区国考断面水质综合指数在全省排名第九。
河之殇
青原区水系发达,河流纵横交错,大小河流30多条。其中,富水河被誉为青原“母亲河”,境内全长72公里。千百年来,富水河用她甘甜的“乳汁”滋润着两岸十几万群众,培育悠久灿烂的庐陵文化。
然而到了上世纪末,富水河开始变了,“母亲河”变为“灾难河”,沿线群众深受其害。
由于富水河河道落差较大,多呈“S”形走势,在洪水冲刷下,河岸崩塌严重,河床一年比一年宽。“大洪水冲毁云楼磨下村小组河岸长270多米、宽20多米,河水直逼岸边房屋。”居住在富水河畔富田镇云楼村村民罗兹梁介绍。
青原区水利局副局长曾伏林说,乱采滥挖也是破坏富水河水环境的元凶。过去,富水河沿线非法采砂场多达十几家。这些采砂业主根本不顾河流安全,哪里好采就往哪里采,导致河中砂“丘”林立,砂“坑”密布,既影响河道泄洪,又破坏生态环境。
此外,随着沿线乡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不断涌入,使得原本清澈的富水河演变成青原版“龙须沟”。“以前夏天,这里是孩子们的游乐场,后来河水越来越差,人都不敢下河了。”罗兹梁回忆道。
河之变
河之殇,既为民之怨,也能催河之变。
青原区紧抓全面实施河长制的机遇,坚持水陆同抓、全域共治,从实施富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五个三”工程,到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建设,推动生态环境提档升级,不断完善水清岸绿、滨水宜居的安全生态水系循环系统。
“在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建设中,我们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以村庄为节点,以点状景观为依托,勾勒‘一轴两区,多点引灿’的总体布局。”曾伏林介绍。
“一轴”,就是以富水河为主轴,全方位打造一条安全富水河、生态富水河、文明富水河、诗画富水河;
“两区”,就是高标准建设水源涵养和绿色发展区、生态文明和特色旅游发展区;
“多点引灿”,就是高品质构筑集河口湿地、古樟碧道、渼陂链塘、花洲浮翠、富田春岸等点状景观于一体的百里生态风光带。
截至目前,青原区已完成投资5.13亿元,占投资总额的96.98%,实施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景观人文、河湖管护等措施,连通17条支流,形成水域网络,涵养值夏、文陂、新圩、富田、东固等5个乡镇50多个村庄。
河之美
碧波荡漾、绿树成荫、堤岸漫道点缀其间……行走在富田镇富田春岸的滨水游步道上,只见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秀美生态画卷跃然纸上。
富田春岸位于富田村,起始天祥大桥,终至富田大桥。“我们通过讲述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事,结合古代水运码头文化,激活富水古镇水源绿色发展区,为这个4A景区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富田镇镇长郭晖介绍。
午饭过后,在富田村生活了30多年的村民李贵平走出家门,信步来到富田春岸景观坝。李贵平高兴地说,现在的富田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了,更像是一个大公园、一个旅游景区,处处景色迷人。
围绕水源涵养和绿色发展区、生态文明和特色旅游发展区“两区”建设,截至目前青原区创建了2个红色文化村、4个生态文明村和5个美丽宜居示范村,集中连片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助力全域旅游蓬勃发展。
“干净的道路,清澈的河水,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风景,我们村子真是太美啦!”李贵平道出了富水河流域千万个群众的共同心声。
原文链接:http://sthjt.jiangxi.gov.cn/art/2023/12/20/art_42067_473625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新余市大气专委会办公室召开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冲刺工作协调会
>>下一篇:新余高新区:精准防控,持续推进移动源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