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态环境资讯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生态环境时评 > 正文

吉安聚焦聚力“五零”目标 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往实里走

时间:2023-12-28 作者:佚名 来源:江西省生态环境厅

  32家机关单位、10家工厂、2个学校、2家酒店、1家商场、1个景区、1个村……全市49个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创建为“无废细胞”,最近江西吉安市无废办通报第二批“无废细胞”评选结果。

  近年来,吉安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力“五零”目标,推进工业固废零增长、农业废物零废弃、建筑垃圾零排放、生活垃圾零填埋、危险废物零风险,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往实里走,探索实践“无废城市”建设新路径,让城市更清洁、更美丽、更宜居,永丰县获批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

  绿色赋能,工业固废零增长

  乱石堆成山,尘土漫天飞……人还未走进吉安学海矿业,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昔日的矿山乱象。

  “现在,我们企业的环境面貌变化大着呢!”吉安学海矿业负责人汪忠鹏故意卖了个关子。

  车行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一排一排望不到边的光伏板从车窗外掠过,光伏板下透露着点点绿意,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

  昔日的乱石山到哪儿去了?汪忠鹏边走边介绍,学海矿业一方面做好“源头减量化”文章,下决心淘汰老式凿岩机,新购买11台带有捕尘器的钻机,合理剥离开采矿石,提高开采率,年均减少废弃石料200多万吨。

  另一方面,做好“资源化利用”文章,一石多“吃”,将废弃石料加工成建筑用石料,销售给附近的建设工地,不仅缓解了当地砂石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还给企业带来了一笔不菲的经济收入。

  一石多“吃”,“吃”出大效益。汪忠鹏说,学海矿业年均综合利用废弃石料155万方,产生经济效益2753万元,拉动当地群众增收213万元。

  这种绿色“吃”法,吉安市不止学海矿业一家企业。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曾凯说,吉安市目前拥有国家绿色工业园区2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3个、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5项、省级绿色工业园区6家、省级绿色工厂30个,3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

  综合利用,农业废物零废弃

  青山翠绿,溪水潺潺。走进新干县长平生态林牧场,这青山绿水间,竟藏着一家年存出栏量1万头以上、年产污水量约4万吨的生猪养殖场。

  这里的粪污藏到哪里去了?长平生态林牧场负责人燕相国介绍,粪污水经干湿分离和发酵后,污水用于林牧区100多亩农田、400多亩林地灌溉;粪污用于沼气发电,绿肥还田还林,每年节约成本30万元以上。“目前,我们养殖区粪污水近零排放,实现生态循环利用。”

  类似长平生态林牧场一样的生态养殖企业,吉安市还有不少。截至目前,吉安市已建成运营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48个,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97.67%,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9.61%。

  吉安市是农业大市,秸秆是最常见也是体量最大的农业废弃物,如何实现秸秆零废弃?

  曾凯介绍,吉安市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共赢利益链接机制,构建政府搭台、企业运营、农民受益的绿色发展模式,推动秸秆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饲料化、肥料化。2023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量280万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23%。

  过程严控,建筑垃圾零排放

  建筑垃圾经人工分拣后,由装载机输送到喂料机,投进三阶梯滚轴筛,输进破碎机,再经滚筒式筛分机筛选,合格物料进入制砂机,制成环保砂……

  废品进,产品出。人人嫌弃的建筑垃圾,如今在永丰县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实现华丽转身,变废为宝,经济效益呈几何级增长。

  “2022年,全县处置包括建筑垃圾、碳酸钙加工废料、石灰石尾矿等大宗固体废弃物总量1762万吨,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永丰县城市管理局负责人吴盛友说。

  建筑垃圾零排放,不仅要抓好终端利用,更重要强化源头管控。吉安市城镇发展中心负责人说,针对建筑垃圾影响环境的突出问题,吉安市建立财政保障激励机制,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技术,提升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水平,推动绿色环保建筑高质量发展,大幅度减少建筑垃圾产生。

  “在财政支持方面,市财政对创建国家级和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基地的企业,一次性分别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的奖励。”这位负责人介绍。

  财政杠杆撬动,潜力充分释放。2022年,吉安市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建筑面积达432.77万平方米,占新竣工建筑比例96.61%,其中一星级绿色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与上一年相比,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比例提高3%以上、装配率提高3%以上。

  两网融合,生活垃圾零填埋

  来到吉安市绿色分拣中心,只见智慧平台大屏上的数据实时滚动,哪些回收品类占比高,供应商来自哪里,实时交易额有多少,一目了然。

  变废为宝,吉安市绿色分拣中心抓住2022年吉安市被列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的契机,大力发展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

  “2022年以来,我们回收再生资源5468吨,处理园林废弃物、大件家具1218车,销售破碎产品609.8吨,实现总价值1039万元。”吉安市绿色分拣中心相关负责人万超说。

  吉安市以绿色分拣中心为核心,辐射推进废弃物资回收网点建设,在全市范围布局再生资源回收企业62家、废旧物资回收网点411个,建成全省首个“i吉州”两网融合试点,打造集再生资源前端收集、储存、分拣、加工、线上交易于一体的绿色分拣新模式,健全再生资源两网融合体系。

  “2023年,全市累计回收处置废弃物资26.2万吨,同比提升40%。”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与固废化学品科科长吕旭东说。

  此外,吉安市依托“1+4”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投放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回收设施200个,推动原生垃圾全收集,2023年1-10月全市垃圾焚烧发电量达到3.66亿度。大力推行快递绿色包装,投放快递绿色回收箱1600个,推进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

  身份管理,危险废物零风险

  坐落在永新县工业开发区的吉安巨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吉安市有机溶剂废液循环集中处置综合利用中心,也是江西唯一一家废有机溶剂精细化处理企业。

  “自2021年投产以来,我们年均处理有机溶剂废液5万余吨,提取有机溶剂成品1万多吨,为当地企业节省环境治理成本超亿元。”吉安巨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尹东峰介绍。

  吕旭东表示,吉安市现有年产危险废物量5吨以下的企业264家,点位分散、规模较小、种类繁多、产废源头复杂,存在小微产废企业监督管理缺位、危险废物收集市场混乱等现象。

  为解决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转运处置问题,2022年吉安市开展小微企业危险废物统一收集试点,规划建设5家示范企业,建成覆盖全市范围的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转运体系,危险废物收集率达90%以上。

  危险废物贴上“身份证”,全过程可溯源。“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即可获取危险废物的名称、重量、有害成分、数字识别码、入库时间、产废单位等信息,对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追溯。”吕旭东说,危险废物产生后,通过管理平台自动生成一个二维码标识,随同危险废物一起贮存、转移、处置、利用。

  “下一步,吉安市将综合运用财税、金融、价格等手段,建立和完善市场化、多元化激励机制,健全“无废城市”综合治理体系,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推动实现‘五零’目标,力争全面建成‘无废城市’。”曾凯表示。

  

  


原文链接:http://sthjt.jiangxi.gov.cn/art/2023/12/26/art_42067_474212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生态环境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环政通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合伙)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