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星”链水环境监测
大到整条流域,小到部分水域,随着鼠标慢慢移动,一张张水系俯瞰图呈现在眼前。透过电脑屏幕,一袋烟功夫,工作人员就把这一片行政区域的水环境污染状况摸个“门清”。
这神奇的一幕,如果不是笔者亲眼所见,真的不敢相信,惊叹科学技术的魅力。
“我们利用卫星遥感生态环境综合监测服务技术系统,运用高清卫星遥感图片深度解析,反推演水污染因子的热力图,快速精准溯源,为水质监测与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江西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勇告诉笔者。
引进高新技术
从传统人工采样检测到无人船走航监测、无人机飞航监测,再到卫星遥感监测技术,长期在生态环境系统工作的王勇见证了吉安市水环境监测发展历程。“这些年,水环境监测技术和手段迭代升级,日新月异。”王勇说。
“传统设备数据维度单一、范围小,不能及时掌握水环境综合污染的态势,对整个行政区域的整体把控能力弱。如今,卫星遥感监测技术有效弥补了传统人工采样检测数据不连续、时间长等短板,有助于快速追踪溯源。”王勇表示。
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引进水污染防治驻点专家团队,运用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云服务技术、多源数据等融合技术,建设卫星遥感生态环境综合监测服务技术系统平台,形成各环境要素统筹、标准规范统一、天空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信息化服务体系,为环境趋势预警、环境变化监测、环境靶向性治理、效果评估等提供全方位数据支持。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截至目前,卫星遥感监测技术是最先进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具有空间覆盖广、监测一致性高等优点。
水污染防治驻点专家团队工程师刘金虎介绍:“通过卫星遥感生态环境综合监测服务技术系统,综合卫星影像数据、多光谱遥感数据,运用水质反演技术,提取水体中叶绿素、悬浮物、浊度等监测指标,实时掌握区域水质变化,实现水质精细化、信息化管理。”
快速精准溯源
吉安市水系发达,拥有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733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8条,最终汇入江西五河之首赣江。
“目前,吉安市在每个赣江一级支流仅设定2~3个监测断面,断面间跨度非常大,现有的监测数据无法满足快速精准溯源地表水水污染源的需求。”刘金虎表示。
在实际工作中,吉安市又是如何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追踪溯源水环境污染源?笔者走进水污染防治驻点专家团队一探究竟。
在刘金虎的提示下,笔者很快进入卫星遥感生态环境综合监测服务技术系统,一幅色彩斑斓的遥感卫星反演图显现出来:利用蓝、绿、黄、红四种渐变色直观反映地表水水污染的状况,总磷、氨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浊度浓度数据从低值至高值分别用蓝、绿、黄、红进行标记,“水污染因子浓度越低颜色越蓝,浓度越高颜色越红。”刘金虎说。
刘金虎介绍,当我们锁定某一个特定时间段、某一河段的水污染因子时,第一时间联动地表水连续断面巡航监测系统,开展污染源排查、污染扩散控制、日常巡检,对水环境全维度、全过程、高精度、高时效、多证据链管控,既可以理清外源输入对区域内水质指标的影响状况,又可以精细化管理区域内污染排放及分布状况。
“下一步,我们将融合运用卫星遥感监测、无人船走航监测、无人机飞航监测等新技术手段,健全水质监测体系,切实为深入打好碧水提升攻坚战提供技术支撑。”王勇说。
原文链接:http://sthjt.jiangxi.gov.cn/art/2024/3/21/art_42067_482070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新余推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下一篇:安宁市|优化营商环境 护航企业绿色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