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态环境资讯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生态环境时评 > 正文

在我国最大沙漠淡水湖见证濒危水鸟保护成效初显

时间:2024-06-13 作者:佚名 来源:陕西省生态环境厅

  新华社西安6月5日电题:在我国最大沙漠淡水湖见证濒危水鸟保护成效初显

  新华社记者 姜辰蓉、付瑞霞、邵瑞

  初夏,陕西省神木市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近万只遗鸥聚集在四面环水的湖心岛上孵卵,大量雏鸟陆续破壳而出。研究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红碱淖水域面积不断扩大,周边环境持续改善,来这里繁育后代的遗鸥数量逐年增加。

  地处毛乌素沙地的红碱淖,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记者看到,在红碱淖的湖心岛上,黑脸红脚的遗鸥们成群卧在沙窝和草丛里,它们正在耐心等待新生命的诞生。湖心岛附近,一些遗鸥或列队盘桓、或三三两两觅食,鸟鸣声相互应答,此起彼伏。

  据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肖红介绍,遗鸥是世界濒危珍禽,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全球数量在2万只左右。每年四月至八月,大批遗鸥会从渤海湾一带飞回红碱淖繁衍栖息。四月末五月初,遗鸥会在红碱淖湖心岛上筑巢产卵;七八月份,遗鸥幼鸟长成后,会迁回越冬地。

  “监测显示,来红碱淖繁育后代的遗鸥数量从2020年的2800巢(5600只)增加到2023年的4980巢(9960只)。初步统计,今年红碱淖的遗鸥数量在4500巢(9000只)至5000巢(1万只)。”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贺和平说,“红碱淖已成为遗鸥主要繁殖地。”

  贺和平介绍,遗鸥数量的增加得益于红碱淖生态治理工程的持续实施。来水不足曾是红碱淖长期面临的难题。2016年起,通过增加补给水量、疏浚入湖河道等措施,红碱淖水域面积从2015年的31.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37.1平方公里。贺和平说:“红碱淖是近200种鸟类栖息地。我们通过湖心岛生境修复、湖滨湿地治理、鱼类增殖放流、建设鸟类识别系统、加强人员巡护等方式,持续提升红碱淖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全力为鸟类提供一个宁静和谐的栖息环境。”


原文链接:http://sthjt.shaanxi.gov.cn/html/hbt/dynamic/zhongs/179890500309451571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生态环境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环政通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合伙)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