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态环境资讯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媒体视点 > 正文

为了“它们”,看深中通道35吨棒锤如何“凿海”

时间:2024-07-05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海上桥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书写着经济腾飞的奇迹

  桥下的白海豚恣意游过

  诉说着生态友好的篇章

  6月30日,万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开通运营。这一横跨伶仃洋的通道将深圳与珠海北部之间的车程由2小时缩短至40分钟,深珠携手进入“1小时创新生态圈”。

  作为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极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深中通道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全长约24公里。其中,深中通道途径中华白海豚的洄游区与栖息地,施工团队结合工程建设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系列岛隧工程绿色建造技术创新探索,降低了工程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了珠江口海洋环境。

  

  图片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与港珠澳大桥水下的常规土质不同

  深中通道沉管区域除分布大量的淤泥外

  还存在近30万立方米的花岗岩

  按照传统疏浚方法

  最高效、最经济、最常规的方式是爆破

  但是施工现场位于珠江口

  是中华白海豚的洄游区和重要栖息地

  爆破施工不仅影响数条水上交通“大动脉”

  同时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巨大破坏

  图片

  经过比选论证

  工程团队开创性地采用

  深水深槽岩石精挖工艺

  让挖泥船“金建”所配备的

  重达35吨的凿岩棒

  以自由落体的形式

  对深埋海底的花岗岩进行精准打击

  再由“金雄”进行清礁处理

  成功用“千锤百炼”代替了“轰天震地”

  将对白海豚生存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该工艺还获评

  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为我国开辟出环保疏浚新通道

  图片

  如今,长桥卧碧波,天堑变通途,伶仃洋上又一个新时代超级工程代表作闪亮登场。深中通道的正式通车,为珠江口“黄金内湾”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画上关键一横,有力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再度跃升。

  


原文链接:https://gdee.gd.gov.cn/hbxw/content/post_444849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生态环境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环政通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合伙)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