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交出绿水青山新答卷
|
随着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圆满收官,济南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开窗有景、出门见绿,碧水、蓝天、净土已成为市民切实可见的生活。图为冬日里的大明湖。 刘峰摄 |
“截至2020年年底,济南市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圆满收官。2020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2015年改善32.7%;小清河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日前向济南市委、市政府发来喜报,对济南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切实提升市民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十三五”以来,济南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科学指引,不断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书写出靓丽的“绿水青山答卷”,擦亮“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城市名片。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济南市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42.7%,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2%,均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全年没有出现严重污染天气,是有监测数据以来的首次。Ⅰ类、Ⅱ类、Ⅲ类水体比例由71.4%提升至85.7%,在全省率先完成消除劣Ⅴ类水体任务,重点泉群连续17年持续喷涌。全市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试核算达到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试核算达到100%。
全力以赴,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大气污染防治是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工作。济南市全力以赴治理多年环境污染的沉疴痼疾,积极应对突发不利气象条件,通过分析研判大气污染原因,对症下药采取管控措施,聚焦扬尘和移动源污染整治、工业结构调整、清洁取暖改造、重污染天气应对等重点领域,落实企业责任,组织开展全市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常态化巡查与精细化巡查并行,突出抓好污染物减排工作。
“十三五”期间,济南市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不断完善“一个目标、两个保障、五个聚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体系,狠抓措施落实,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取得积极成效,提前1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PM2.5达到53微克/立方米的目标,“泉城蓝”成为常态。
围绕水环境治理,济南市以“水十条”为抓手,印发《济南市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有序推进碧水保卫战,加强小清河水环境治理,关停搬迁66家工业企业,取缔非法“散乱污”企业7190家,8家小清河流域涉水企业转型为绿色工厂,从源头上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实施河道有水工程,改善城区河道水环境质量,小清河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
为打好净土保卫战,济南市严格落实“土十条”各项任务,健全组织指挥机制,成立市土壤污染防治专项小组,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积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严守人居环境安全底线,加强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划定全市耕地土壤环境类别,采取深翻耕、重金属钝化等措施,实现农业用地安全,全面提升监管水平,保障土壤安全利用。
创新驱动,提升监管水平和治理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水平和治理能力,济南市不断创新执法监管方式,优化环评审批流程,高质量推进排污许可管理,加快智慧环保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济南市坚持效能先行,通过建立“绿色通道”给审批服务加油提速。创新服务手段,实施环评和执法“两个正面清单”,对22大类47小类行业的项目豁免办理手续。依托网上办事平台,大力实施“不见面”建设项目登记表备案,超过85%的项目实现网上登记表备案。
济南市2017年起在全省率先制定排污许可管理工作制度,核发了全省第一张火电和造纸行业排污许可证,首创性地为所有持证单位建立排放口二维码应用系统,率先在全省完成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并第一时间开展“回头看”。建立济南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库,《济南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获得全国优秀技术报告一等奖。在全省率先建立污染物总量指标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建设项目总量确认以及替代源的动态更新。
为提升执法精准性和执法效率,济南市出台《减轻和免除行政处罚的实施意见(试行)》,填补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适用的空白,为全市执法领域深化改革提供了示范。
济南市加快推进智慧环保建设,建设智慧环保大数据综合监管平台,实行出租车走航监控、企业环保电量监控,引进并启动国家生态环境大数据超算云中心建设,推动国家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移植济南,促进全市信息化技术与环境业务管理的充分融合。大力推动环保管家服务模式,“济阳区支撑新动能发展的区域环境改善托管服务模式试点”和“济南生命科学城(生物医药产业园)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试点”被列为全省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试点首批项目。
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方面,济南市出台《关于印发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机制实施方案》,建立起污染减排、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自然保护区等一系列生态补偿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有效向区县传导。2020年,济阳区被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全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数量居全省第一。
加强督导,助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为确保各项治污攻坚措施落地见效,济南市纪委监委驻市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加强对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按照《济南市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监督方式,与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开展“保蓝天、看济南”联合督导检查。
纪检监察组研究提出在济南市划片设立5个“环保培训教育基地”的建议,并促成两家“保蓝天、看济南”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研究培训站挂牌落地。通过有效督导,助力主要污染物减排、水环境质量改善、空气质量改善等考核指标的顺利完成,全市2020年未发生破坏重大生态环境事件。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济南市生态环境系统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大力发扬生态环保铁军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铁腕治污不动摇、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不动摇,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延伸深度、拓展广度,科学确定主要目标和任务,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做出新的生态贡献。 济环宣
>>上一篇:一份特殊的“环保年货”
>>下一篇:市中区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