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态环境资讯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生态环境部发布国家生态环境基准《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氨氮》(2020年版)及其技术报告

时间:2021-03-04 作者: 来源:

  日前, 生态环境部发布我国生态环境基准—《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氨氮》(2020年版)(公告2020年24号),这是继我国首个生态环境基准—《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镉》(2020年版)(公告2020年11号)发布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生态环境基准。

  氨氮是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基本项目之一,也是我国水环境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约束性指标之一,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将其纳入水体基本监测指标。国际上对氨氮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的研究已近半个世纪,在氨氮基准的制定过程中均考虑了水体温度和/或水体pH值对基准的影响,制定的氨氮基准对应的水体温度整体范围为0℃~30℃,温度间隔为1℃或5℃,对应的水体pH值整体范围为6.0~10.0,间隔为0.1或0.5。各个国家氨氮基准对应的具体水体温度和pH范围以及间距都有所不同。

  本基准推导充分考虑了我国水生生物分布、地表水质状况的区域差异性。基准推导过程中,共纳入3694篇中英文文献、4330条毒性数据库数据,并增加了实验室自测毒性数据,经质量评价后,其中303条数据为可靠数据用于氨氮基准推导,涉及61种淡水水生生物,基本涵盖了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等我国淡水水生生物优势种。依据地表水质状况及氨氮毒性效应特征,将水体温度分为5℃、10℃、15℃、20℃、25℃和30℃六个等级,将水体pH值分为6.0、6.5、7.0、7.2、7.4、7.6、7.8、8.0、8.2、8.4、8.6和9.0十二个等级,组成72组水质条件。在对急性和慢性毒性值进行水体温度和pH值校正后,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分别推导出72组水质条件下氨氮的短期水质基准和长期水质基准,共144项基准值,反映现阶段地表水环境中氨氮对95%的中国淡水水生生物及其生态功能不产生有害效应的最大浓度,可为氨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氨氮》(2020年版)及其技术报告由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依据《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制定技术指南》(HJ 831—2017)起草。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基准将适时修订和更新。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生态环境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环政通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合伙)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