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先行先试整治入海排污口
“对所有入海排口进行全面排查,分别建立台账;积极探索海水养殖、沿海农村生活排污整治示范工程;依托大数据平台,建设海洋环境智慧管理信息系统……”
山东省龙口市以开展入海排污口整治国家试点为契机,根据《烟台市入海排污口整治试点工作方案》先行先试,重点实施“345”工程,即夯实“三个基础”,打造“四个示范”,构建“五个体系”,探索形成在全国沿海地区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入海排污口整治模式方法。
夯实“三个基础”打造“四个示范”
龙口市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入海排污口专项整治试点工作指挥部,抓好入海排污口监测、溯源、整改三个基础环节。
对全市环渤海区域范围内所有入海排口和入海河流区域范围涉水排放口进行全面排查,分门别类建立台账,在开展监测、溯源和规范整治的基础上,编制入海排口地图,为精准管理奠定基础。目前,全市477个入海排污口监测、溯源工作已全部完成,正在开展“一口一策”整治方案的制定工作。
“四个示范”即以海水养殖整治、入海河流生态达标、沿海农村生活排污整治、城市雨污排口整治四个示范工程为引领,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带动突破制约瓶颈,全面提升陆海统筹、协同治理水平。
龙口市针对工厂化海水养殖企业养殖尾水处理能力不足、尾水排放监控不到位等问题,在全市选择2—3个典型企业,通过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和安装在线监控设备,提升养殖尾水处理能力和监控能力。
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解决沿河地区河流生态基流不能保障、断流比较突出等问题,以泳汶河、黄水河入海河流为试点,通过沿岸排海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设人工湿地、打造沿河生态廊道等工程,将再生水补充到入海河流,增加河流生态基流,解决长年断流问题,改善河流沿岸生态环境。
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不足、散乱无序排放等问题,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一体推进城乡供水和污水处理。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通过归并集中收集、截污纳管收集等措施,杜绝农村生活污水散乱无序排放,实现统一收集处理。
加快解决城镇雨污排口存在的借雨排污、雨污管网混接错接、初期雨水收集处理能力差等问题,重点通过雨污分流改造、截污纳管、排污口通道清淤等措施,消除不规范排污,防范汛期降雨造成的“临时”排污。同时,开展污水处理厂和镇村污水处理站的规范化管理、扩能和中水回用改造,提高城镇污水收集率、处理率。
构建“五个体系”海陆统筹治理
为有序推进入海排污口整治,改善入海河流水质,龙口市大力构建“五个体系”,即依法管理、精细化制度、规划引领、协调联动责任、智慧管控体系。
龙口市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烟台市拟出台的《烟台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强化依法监管、依法治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根据有关规章制度,立足实际,细化实化配套管理制度,健全入海排污口监督监测、执法检查、社会监督等精细化制度体系,形成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海排污口长效监管制度。
抓好“生态城市美丽烟台”战略规划的落实,加快完成龙口市高质量发展战略环评、龙口市海洋环境质量达标规划等一系列战略规划,引领海洋生态环境和美丽龙口建设。
根据烟台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工作机制,制定出台相关工作机制,建立有关部门、社会团体、高校和科研院所配合联动的陆海统筹长效治理体系和机制。
依托烟台市大数据平台管控体系,整合全市环境监管、湾长制、河长制等信息资源,构建渤海入海排污口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可视、可测、可追溯的海洋环境智慧管理信息系统。
>>上一篇:青岛市市长调研生态环保工作提出
>>下一篇:烟台入海排污口整治成效显著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