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典型案例作用 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法治保障
为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关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指导意见》关于“完善典型执法案例指导制度”的要求,近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建立环境行政执法典型案例指导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一、实现典型案例工作的制度化
为进一步规范环境行政执法典型案例相关工作,《意见》从典型案例的报送工作、选取范围、体例要求、评选流程、公开发布、指导意义、相关配套机制等七个方面进行细化,建立起典型案例收集、解析和发布的制度化体系,实现典型案例的全过程管理。比如,《意见》要求典型案例的体例,一般包括案件名称、典型意义、案情简介、查处情况、案件启示等内容。《意见》通过细化评选流程,对各单位选送的案例集中业务骨干审核初选、法制审核和专家论证,就执法方式创新、执法程序规范、案卷说理明晰等方面出具评审意见。通过细化典型案例工作相关流程,推动环境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工作迈向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示范指引
近年来,环境监管执法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容易导致执法尺度不一致,而且环境违法犯罪案件具有特殊性和专业性,除了有关法律适用之外,还涉及规章、地方性条例、国家标准等适用。典型案例在一定程度上细化法律条文,解决行政执法中“同案不同罚”现象,能有效地规范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从而达到以案释法的目的。2021年5月25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公开发布2020年十大环境执法典型案例,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办理适用法律要旨的归纳分析,明确生态环境部门打击重点,解决办理环境违法犯罪案件法律适用、程序适用和证据收集中的疑难问题,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领作用,有助于该类案件得到依法、及时处理,充分体现了法治理念要求。
三、扩大典型案例警示教育
《意见》中明确经组织汇编审定后的典型案例,可通过主流媒体及厅网站、厅微信公众号等公开发布和宣传,扩展案例应用,发挥执法典型案例的示范指导和警示教育作用。如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公开发布的2020年十大环境执法典型案例,有的案件彰显了生态环境部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决心,群众拍手称快;有的案件罚款幅度较大、判刑较重,对于潜在的环境违法犯罪行为起到了警示和威慑作用;还有的案件线索来自群众举报,起到了宣传教育的良好效果,发挥了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切实取得“查办一案、教育一片、警醒一方”的良好效果。
下一步,我厅将建立典型案例数据库,为设区的市生态环境部门及其派出机构检索、查询、参照适用典型案例提供便利,将典型案例学习纳入业务培训,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学习、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