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高新区请来“环境顾问”把脉问诊
图为聊城市高新区生态环境执法人员与“环境顾问”一起深入企业生产车间,逐工序查摆、解决环境问题。 董若义摄
◆本报记者周雁凌 董若义 通讯员李健壮
“这个车间在废气有组织排放等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在废气无组织排放方面仍存在收集不彻底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无组织废气收集,扩大集气罩收集范围,生产时关闭门窗,防止废气外溢。”
近日,在山东省龙普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聊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聘请的“环境顾问”正在和企业相关负责人深入交流,为企业环境管理把脉问诊。
聘请“环境顾问”,一线“把脉问诊”,是高新区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的新招数。
聊城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以下简称高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局长冯国光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提升环保服务水平,创新环保工作机制,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等的资源,今年6月以来,高新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第三方“环境顾问”,对辖区内的企业提供一站式环保服务,合力解决环境管理问题。
目前,高新区正在10家企业开展“环境顾问”试点,随后将在辖区全面推广。
为补齐地方环境管理短板,“环境顾问”应运而生
高新区是聊城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辖区有各类企业300余家。
冯国光对记者说,这些企业涉及的生态环境问题层出不穷,而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尽快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成为摆在高新区生态环境分局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数据显示,2020年高新区SO2、NO2年平均浓度,CO24小时平均浓度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但PM2.5、PM10年平均浓度、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超标倍数分别为0.48倍、0.38倍、0.1倍。
高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雷振坤告诉记者:“经过对辖区污染源进行现场勘察及调查,我们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固危废管理、扬尘管控三大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整治与管控。”
“尤其在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方面,我们发现部分企业运行维护不规范,废气收集效果差;有的污染治理技术较为低效;一些企业的环保意识也相对薄弱,对环境风险及违法成本的重视程度不足。”雷振坤说。
要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对生态环境部门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作为一个“年轻”的开发区,高新区在机构配置上尚不完善。高新区生态环境部门实际持有执法证的人员仅有两人,日常执法巡查主要依靠专职环保网格员。但网格员在环保专业技术方面存在明显短板,难以满足帮扶企业提升治污工艺和环境管理水平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具备专业能力和人员优势的第三方“环境顾问”应运而生。
高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大气环境科科长邱冠军告诉记者,为有效解决政府部门监管能力和企业环保技术、人才不足的难题,高新区经过严格筛选,由政府出资,选聘本地在人才、资质、技术实力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的蔚海蓝天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蔚海蓝天公司)担任“环境顾问”。
“环境顾问”把脉开方,生态环境部门督导整改
“非常感谢你们提出的意见建议,我们马上研究落实。”在龙普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树一再向“环境顾问”致谢。
王树感慨地说:“我们也很想做好环保工作,但缺少专业知识,而市场上的服务机构良莠不齐,让我们无从选择。现在好了,政府给聘请了‘环境顾问’,帮我们找问题、出对策,我们既放心,又安心。”
“进入企业前,我们每个人都会携带一份现场检查表,对照每项指标对现场进行检查,梳理企业环保手续,为每家企业建立一份环保档案,并针对现状问题提出整改建议。”蔚海蓝天公司有关负责人孟元宵对记者说。
每天现场检查完以后,“环境顾问”们都会坐在一起,梳理汇总碰到的问题,交流完善巡检方法,并将发现的问题上报给生态环境部门,便于生态环境部门督导整改。
“‘环境顾问’的引入为企业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业务指导和专业化服务,协助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做得更规范、更专业,消除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环保困惑和难题,降低违法风险。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好事。”邱冠军说。
企业违法顾问担责,倒逼提升服务质量
为确保“环境顾问”服务质量,高新区探索施行基于环境质量改善和行政处罚数量的付费方式,将服务金额与企业收到的行政处罚金额挂钩,促进专业技术服务和监管机制有机结合,倒逼“环境顾问”提升服务质量,进而推动高新区环境管理水平的提升。
“我们提出,环境服务商应对项目的实施目标做出明确承诺。如果服务商未能兑现承诺,应根据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环境责任和经济责任。”冯国光说。
其中,高新区“环境顾问”项目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企业健全环保档案、建立辖区企业的环保服务平台、企业现状环境问题排查、企业行政处罚数量等。
高新区规定,若因“环境顾问”未能在日常排查中发现部分环保问题,而导致企业受到市级以上督查处罚,则“环境顾问”需承担连带责任。这一规定无疑给“环境顾问”拧紧了“发条”。
据了解,高新区“环境顾问”入驻后,目前已向企业派出人员80余人次,服务企业40余家次,先后开展80余次进厂调查、两次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培训,发现生态环境问题100余个,目前已全部完成帮扶整改。
>>上一篇:举一反三”抓好问题整改,有序推动碳排放达峰!山东部署下一步生...
>>下一篇:企业用上“电监管” 环保生产“两不误”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