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态环境资讯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法制动态 > 正文

山东济南将投放800台纯电动共享叉车,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减污降碳”

时间:2021-12-31 作者: 来源:

  提起共享单车,大家都不陌生,手机扫码开锁骑车,到目的地后锁车走人,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而在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广泛使用的叉车,如今在山东省济南市也实现了共享,并且这种叉车还是纯电动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近日,济南市纯电动共享叉车项目投运启动仪式在莱芜区举行,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肖红,莱芜区委书记朱云生等领导共同按下启动球,标志着莱芜区率先在全省用上了纯电动共享叉车。

  

  

  据了解,首批投入运营的30台纯电动共享叉车将于2021年12月31日前全部到位,济南市场共将投放800台,预计2022年上半年完成。

  肖红告诉记者:“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我们不断加大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编码登记、监督检查、排气抽测等工作力度,同时积极探索非道路移动机械‘减污降碳’新举措,今天启动投运的纯电动共享叉车项目,就是济南市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的创新之举,为全省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蹚出一条新路径。”

  纯电动叉车实现“付费共享”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机动车四项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593.0万吨。其中,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排放量分别为769.7万吨、190.2万吨、626.3万吨、6.8万吨。全国非道路移动源排放二氧化硫(SO2)16.3万吨,HC42.5万吨,NOx478.2万吨,PM23.7万吨;NOx排放量接近于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源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愈发凸显。

  济南市机动车污染防治监控中心主任李建义对记者说:“通过对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结果显示,济南市非道路移动机械(如挖掘机、起重机、推土机等)对可吸入颗粒物(PM)、细颗粒物(PM1)贡献率分别为9.4%、13%,对氮氧化物(NO)的贡献率为20%,非道路移动机械的颗粒物排放已与柴油车排放相当,是影响济南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对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出重拳”。纯电动化无污染、零排放,但动辄几十万元一台的纯电动非道路移动机械,令很多用户“望而生畏”。

  

  

  徐工集团徐州徐工特种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大明告诉记者:“纯电动共享叉车项目,就是在叉车使用较多的物流园区、工业园区、港口等集中场所,投放智能化新能源叉车,产品型号覆盖1-5吨叉车全系产品,通过园区内付费共享模式,逐步替代燃油叉车,助力济南市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据了解,纯电动共享叉车项目运营模式采取一园(企)一方案。其中,移动模式方案主要针对大型的物流、工业园区、港口码头,设置多个停放点,即从园区任意点借,在园区内任意点归还;固定场所方案主要是小型物流、仓储、企业内部,机械固定在投放点1000米附近活动;专车专用方案主要适用于企业、港口等内部场地,为企业建立专用账号,并提供专用车辆以保障企业的运行。

  徐工叉车售后服务部将在各区建立售后服务体系,根据投放叉车的实际布局,每100辆叉车派遣一名专人进行管理,包括对车辆保养、轮胎更换、易损件更换及出现故障的车辆及时维修。由保险公司对项目投放的所有叉车进行车损和三者进行承保。

  纯电动共享叉车“一举多得”

  “下载APP----登录注册------扫码(车身)-----确认车辆信息-----解锁用车(开始计费)----定点还车-----费用支付------完成订单。”这是在济南市莱芜区投运的纯电动共享叉车的使用流程。

  通过扫码注册即可用车,用户使用方便,又能节省费用,既解决了高成本困扰,还保护了生态环境,纯电动共享叉车可谓“一举多得”。

  任大明在启动仪式上指出,安全、绿色、智能、无污染的电动叉车,一定会成为未来物料搬运市场的主力军。电动叉车产业亟需打破传统模式,加速开展自主创新,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体系,革新营销服务模式,提升价值竞争力。共享经济有效整合了叉车资源,提高叉车利用率,在为广大客户带来实际利益的同时,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纯电动共享叉车项目,其环境效益最为可观。据了解,相比柴油等内燃发动机,电动机具有超高能量转化率、动力响应快、废气零排放等特点,如将山东省16.5万台柴油叉车的柴油机全部更换为电动机后,预计可直接减少各类污染物4.7万吨。

  济南市莱芜区副区长时波对记者说:“纯电动叉车项目的投运启动,是莱芜区践行‘双碳’战略,加快全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今年以来,全区环境空气质量同比改善12.2%,在全市第一单元格中位居第1位,并获批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全力为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生态环境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环政通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合伙)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