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态环境资讯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法制动态 > 正文

烟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应赔尽赔

时间:2022-01-14 作者: 来源:

  本报见习记者王文硕 通讯员谢楠烟台报道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13起,确定赔偿金额约1.54亿元,所有符合赔偿条件的案件线索已全部启动赔偿程序。”这是记者日前从山东省烟台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的。

  烟台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德胜表示:“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就是要按照‘环境有价 损害担责’的原则,促使损害环境者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

  据悉,自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工作以来,烟台市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生态环境、发改、科技等16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全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工作。制订《烟台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明确工作原则、工作程序、职责分工,为落实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修复制度提供有力的保障。

  据烟台市生态环境局法规与标准科科长司晓慧介绍,“在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时,烟台市生态环境部门积极与法院、检察院和公安部门沟通联系,建立案件线索移送制度,定期通报工作情况,移交案件线索,着力将生态环境损害调查与环境污染犯罪刑事案件侦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与公益诉讼形成一个严丝合缝的闭环。”

  2021年7月,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牟平区高陵镇苏家口村西山非法选金污染案,判决被告承担环境污染治理费用57万元。作为烟台市第一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此案的办理对惩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在案例办理过程中,烟台市生态环境局还紧盯案件质量,着力规范办案程序,对区市办理的所有案件实行“一案一审”,对鉴定评估路径不明晰、法律文书不规范等问题,及时反馈承办机构和有关鉴定机构、专家,要求限期改正,对已经完成修复的全部编制效果评估报告或结案报告,做到化解积案,有始有终。

  截至目前,烟台市113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中,达成磋商协议67份,判决书3份,案件终止24起,结案率83.2%,完成修复后效果评估34起,缴纳赔偿金24起,修复率51.3%。

  烟台市生态环境局坚持每周对区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推进情况进行总结,每月印发通报,组织培训会、座谈会、技术咨询会、学习交流等10余次,开展调研帮扶两轮,加强对区市业务指导,及时解决办案中遇到的难题,提高案件办理水平。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生态环境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环政通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合伙)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