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环保人抗疫的故事(一)
阳春三月,本应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时节,不知从哪一刻起,新型冠状病毒悄悄“溜进”了北方这座省会城市——吉林省长春市。随即开始蔓延,亦如几日来漫天飞舞的雪花,漂白了大地掩盖了春的影子。
3月11日,随着长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做好全市三轮核酸检测工作有关事项的通告》的发出,长春全市实行封闭式管理,全市所有人员全部居家办公;停课,公交、出租车、地铁停运,城市的喧嚣戛然而止。
突然,电话响起,我飞奔去接因公交地铁停运无法回家的孩子爸爸。回家途中路过超市,门口已排起了长龙,一切的改变都在提示我,我的城市“生病”了。
随即居家的日子开启了一轮又一轮的核酸检测,看着忙碌的社区工作者我按捺不住了,那里应该有我的身影!
作为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党支部书记的我第一时间加入了单位的志愿者队伍,每天协调人员的调配、与交警等相关部门沟通志愿者的出行,同时,协助社区开展电话排查核酸检测信息、扫码测温、维持秩序、封控值守。
第四次全员核酸检测时,漫天纷飞的雪花从早飘到晚,我们全副武装,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早早开始了工作,核酸检测的人群排着蛇形的长龙依然见不到尾,我们手里的喇叭不停播放着“请保持两米距离。”防护面具外面是雪,里面是哈气,一会儿就一片模糊。
朦胧中走过来一位手拎纸兜的大爷,我迎过去,“大爷,这边排队人少一些。”只见大爷把纸袋递给我,里面装了7、8瓶矿泉水,嘴里呢喃着,“我刚去买的。”我内心汹涌着滚烫的热浪但还是感激地拒绝了,我发现了他眼中的失落,大爷继续蹒跚着走向采样点送给其他志愿者。
一会儿,一位大娘手拎暖壶和纸杯向我们走来,“你们太辛苦了,都是为了我们老百姓,我刚烧的热水,不喝暖暖手也行。”我的眼前又模糊了,这一次是夺眶而出的泪水,这一次我没有拒绝,我无法拒绝人民群众对我们深切的爱。
小妹妹送的防护服、大姐送的暖宝,都充满着百姓对我们伟大中国共产党的热爱,阵阵暖流涌上心间,这一刻,我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
排查核酸检测次数时,电话里传来一位年迈的大娘微颤的声音:“姑娘啊,我和老伴儿都八十多岁了,没有做核酸检测,老伴儿卧床,我腿脚不利索。”我强忍内心的酸楚暖心安慰着,立即上报安排上门核酸检测。
虽是春天,长春的室外温度依然保持零下,夜晚就更加寒冷。我们协助社区执行小区24小时封控任务,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全力遏制疫情蔓延的脚步。
寒冷的天气给我们室外值守带来了巨大挑战,当我绞尽脑汁、左右为难安排值守班次时,单位志愿者群叮叮作响,同志们都纷纷申请值守最难熬的时间段,领导干部带头申请值守夜班,女同志也纷纷主动请缨要求值守夜班:
“我年纪轻,没有家庭负担,身体也好,我可以连续值班。”
“我可以连续值班,正是缺人的时候能做点事是应该的。”
“我就听您安排!时间不好的点都可以安排我,值完夜班可以继续值白班。”
“我申请值夜班。”
看着同志们值守时虽然冻的瑟瑟发抖,但依然认真检查登记人员及车辆出行情况,耐心解答群众疑难问题,我内心深处无限感慨:
危急时刻,又见遍地英雄。
中华民族经历五千年风霜洗礼,依然屹立东方的原因就是每到危难关头,总有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的人,总有在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的英雄。
病毒仍在蔓延,但战胜疫情的曙光已初现,正如这乍暖还寒的时节。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舍生忘死的医护人员、有冲锋在前的社区工作者、有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有善解人意的人民群众。我们一定能够取得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
窗外,新的世界正在解冻,而后,必将春暖花开,生机勃勃……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愿家乡的雪能带走病毒,期待春暖花开”
>>下一篇:羽球飞舞 展环保铁军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