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态环境资讯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秸秆禁烧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2-03-26 作者: 来源:

  

  各市人民政府: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秸秆禁烧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广西壮族自治区秸秆禁烧管理暂行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2020年4月26日

  (信息是否公开:主动公开)

  附件

  广西壮族自治区秸秆禁烧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秸秆露天禁烧工作,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公众健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广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秸秆露天禁烧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秸秆禁烧工作负责。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组织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公安、自然资源、林业、糖业发展、城市综合执法、财政、气象以及政府指定的其他监管部门,建立秸秆禁烧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秸秆禁烧重大事项。

  各有关部门应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秸秆禁烧工作。

  第四条 各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秸秆禁烧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制定考核制度,并将相关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至本级各有关部门和监管责任人。

  第五条 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建立设区的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网格化秸秆露天禁烧监管体系,划定禁烧工作网格,明确网格责任人,并对秸秆露天禁烧网格责任人给予奖励。

  各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科学高效、精准先进的秸秆禁烧监控体系,提高监管效能。

  第六条 自治区、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秸秆禁烧工作纳入生态环境保护计划规划,经费纳入同级政府部门年度预算予以保障,如需统筹使用专项资金,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自治区将根据考核情况对秸秆禁烧工作先进的设区市予以适当奖励。

  第七条 各地、各相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秸秆禁烧宣传活动,建立露天焚烧秸秆有奖举报和投诉制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第八条 各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公布本行政区域秸秆禁烧区划定方案,并报送自治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第九条 下列区域应当划入秸秆禁烧区:

  (一)城市建成区外围主导上风向不少于15公里范围内,主导下风向不少于10公里范围内的区域。

  (二)高速公路、铁路沿线两侧2公里范围内的区域。

  (三)国道、省道公路干线两侧1公里范围内的区域。

  (四)机场周围外延不少于15公里范围内的区域。

  (五)各级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文物保护单位、林地、草场、油库、粮库、高压输电线路、通讯设施等周围1公里范围内的区域。

  (六)林地边缘外延1公里范围内的区域。

  (七)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的区域。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在秸秆禁烧区边界设立禁烧标牌。

  第十条 秸秆禁烧区以外的农作物生产区域划为秸秆限烧区。

  在秸秆限烧区内,重大节日和污染天气预警响应期间不得露天焚烧秸秆。

  第十一条 各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限烧区秸秆烧除工作方案,对限烧区秸秆产生量、综合利用量、剩余量进行调查统计,编制烧除计划台账,确定烧除的轮次、区域、地块和责任人等。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每一轮次的烧除计划报设区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十二条 在秸秆露天禁烧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自治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视情况启动问责机制,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问责建议:

  (一)未建立网格化秸秆露天禁烧监管体系的;

  (二)未按照规定对秸秆露天禁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的;

  (三)监测发现、接到举报投诉秸秆焚烧行为,未及时调查处理或开展执法检查的;

  (四)未完成秸秆露天禁烧工作目标任务的;

  (五)在秸秆禁烧区内发生秸秆露天焚烧火点,并造成严重影响和后果的;

  (六)在自治区有关部门发出问责预警函后,秸秆焚烧火点数量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

  (七)违反秸秆露天禁烧相关规定的其他行为。

  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秸秆禁烧工作责任追究办法。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生态环境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环政通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合伙)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