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态环境资讯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环境防治 > 正文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欧亚水獭现身武夷山国家公园

时间:2023-11-10 作者:佚名 来源:福建省生态环境厅

  为了摸清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家底,自2021年4月起,由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组织,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牵头在全国家公园范围内开展生物资源调查。近日,项目组工作人员在整理回收红外相机的数据时,惊喜地发现了欧亚水獭的身影。

  据了解,欧亚水獭属于食肉目鼬科水獭属,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21年)濒危(EN)等级物种。为了适应水中生活,欧亚水獭针对性地演化出了许多特征,如身体细长可减少水中活动阻力,毛皮光滑防水,尾长而粗壮,足趾间有足蹼以便划水;头部宽阔,嘴端生有长须,听觉、视觉及嗅觉等感官均十分发达,以便在水中寻找食物、发现敌害;此外,其鼻孔和耳孔均具瓣膜,在水中活动时可以通过关闭开孔防止水流浸入腔道。

  自2000年后,作为欧亚水獭在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历史分布区域之一,福建全省仅在东部及其沿海的小范围区域有过确切的记录。此次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调查到的欧亚水獭记录,与东南沿海地区其他欧亚水獭现存分布点均不相邻;结合欧亚水獭结对活动的习性推测,武夷山国家公园内可能存在一个稳定的野生种群。这不仅反映了武夷山国家公园优异的生态环境和显著的保护成效,更对保护欧亚水獭的基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欧亚水獭主要捕食各种鱼类,也捕食两栖类、鸟类、小型哺乳类、昆虫和甲壳类。作为顶级捕食者,水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是淡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指示种和保护旗舰种。历史上,欧亚水獭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另外在东北和新疆北部亦有分布。水獭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之中,《礼记·月令》中记载:“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负冰,獭祭鱼。”这里提到的“獭祭鱼”,是古人认为水獭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行为,即水獭从水中捕捉到鱼后不是立即进食,而是陈列在水边,好像人类把食物陈列在神灵前。古人还以獭祭这一现象来作为解除冬日渔禁的信号。


原文链接:https://sthjt.fujian.gov.cn/zwgk/ywxx/stbh/202303/t20230301_6122965.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生态环境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环政通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合伙)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