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态环境资讯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法纪通报 > 正文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拟对前海深港合作区滨海休闲带一期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的公示

时间:2024-06-28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根据前海深港合作区滨海休闲带一期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评估报告等,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予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2024年06月24日至2024年06月28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厅反映。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213号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政务服务窗口,邮编:510630

  联系电话:020-83624746,020-87532305

  传 真:020-87532166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及有关利害关系人可对我厅拟作出的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前海深港合作区滨海休闲带一期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

  建设地点

  广东深圳南山区

  建设单位

  深圳市前海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

  项目填海面积为4.46 ha,采用“先围后填”的施工方式,范围长约500m,宽约90m,海堤堤脚前沿紧贴前海用海界址红线布置,堤顶高程6.0m,陆域形成标高5.5m,新建海堤总长约430m。工程结合沿江高速下沉工程时序分2期实施,其中,沿江高速下沉工程沉管线位以南为近期工程,下沉工程线位及以北区域为远期工程。近期工程填海面积约3.09 ha,陆域形成面积约1.35 ha,新建海堤长约252m,其中约65m为近期工程与远期工程海堤断面衔接的海堤轴线;远期工程填海面积约1.37 ha,陆域形成面积约0.65 ha,新建海堤长约243m。

  环评机构

  辰源海洋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海洋水文动力、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
报告书预测,工程填海后填海区前沿的涨急、落急流速均略有增加,其中涨急流速最大增幅为3cm/s,落急流速最大增幅为2cm/s,流速增幅大于1cm/s的最远距离约为170m,工程填海对区域水文动力环境影响较小;工程实施后周边海域的冲淤幅度在5cm/a以内,淤积强度大于1cm/a的最远距离约为170m,工程以外海域冲淤基本不受本工程的影响。
(2)海水水质
报告书预测,工程施工过程产生的悬浮浓度增量超过100mg/L、50mg/L、10mg/L的最大可能影响面积分别为0.383km2、0.805km2、1.551km2,报告书分析,悬浮物扩散仅限于作业区附近,随着施工结束,悬浮物浓度将逐渐衰减,直至恢复原有水平。
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优化施工工艺,填海过程中先在推填区外围设置护岸,再进行陆域推填,推填区内设置防污屏,采用抓斗船进行基槽开挖;严格控制抛填块体范围,采用低空抛填方式减少抛石作业对底泥的搅动强度和范围等。
(3)海洋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
报告书分析,工程建设造成潮间带生物直接损失约为20.528t,导致鱼卵损失约1.62×107尾、仔鱼损失约为2.69×107尾,造成游泳生物损失量约为0.64t。
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施工应尽可能选择在海流平静的潮期;加强施工期生态环境跟踪监测,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尽可能避免在主要经济鱼类产卵期和繁殖期施工,减少对鱼类产卵和仔稚鱼生长的影响等。
(4)环境风险
本工程建设过程存在的环境风险主要包括施工船舶碰撞等产生的溢油事故进而污染周边水体。
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施工期加强与海事部门沟通,合理安排施工作业面;合理设置助航标志,引导船舶安全通行;合理安排施工期,尽量避开台风多发期,当风力达到施工船舶的抗风等级前,施工船应停止施工作业,撤离施工现场,择地避风;配备足够的防油膜扩散装备和设施;制订溢油事故应急预案,并与区域相关应急预案衔接等。

  公众参与情况

  采取网站公示、报纸公示、张贴公告等方式开展了公众参与工作。

  


原文链接:https://gdee.gd.gov.cn/gsgg/content/post_444458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生态环境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环政通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合伙)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