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态环境资讯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生态环境考察 > 正文

《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修订前后有哪些变化?丨黑土地保护周

时间:2024-05-29 作者:佚名 来源: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

  《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已由黑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2023年12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修订前后有哪些变化?一起来看

  

  《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

  

  

  一、保护范围与定义

图片

  扩大了黑土地保护的范围,不仅包括传统的黑土耕作层,还将与之相关联的黑土层及生态环境纳入保护范畴。对黑土地的定义更加明确,强调了其独特的土壤特性、生态功能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保护范围相对狭窄,主要关注黑土耕作层的保护。对黑土地的定义较为简单,未能全面反映其生态价值。

  

  二、政府职责与协调机制

图片

  

  明确了各级政府在黑土地保护中的职责,加强了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机制。建立了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保护工作。

  政府职责较为模糊,缺乏明确的协调机制。各部门间存在职能重叠和空白,影响保护工作的有效性。

  

  三、土地利用与监管措施

图片

  

  加强了对土地利用的监管,严格限制非农用地占用黑土地。推行土地轮作休耕制度,促进土壤恢复。同时,建立了黑土地质量监测体系,实时监控土地变化。

  土地利用监管相对宽松,未能有效遏制黑土地非农化趋势。缺乏系统的土地质量监测机制。

  

  四、生态保护与修复手段

图片

  

  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如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保护区等。加强了对污染源的管控,推行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

  生态保护措施较为笼统,缺乏针对性。对污染源的管控不够严格,生态修复手段有限。

  

  

  五、资金投入与使用监管

图片

  加大了对黑土地保护的资金投入,明确了资金来源和使用方向。建立了资金使用监管机制,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有效。

  资金投入不足,使用监管不够严格。存在资金挪用和浪费现象。

  

  六、违法行为与处罚规定

图片

  

  对违法行为进行了详细列举,并提高了处罚力度。对破坏黑土地的行为,实行严格的法律责任追究。

  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较轻,未能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七、社会参与与宣传教育

图片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黑土地保护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普及黑土地保护知识,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方面缺乏具体规定和措施。

  

  八、实施效果与监测评估

图片

  

  建立了黑土地保护实施效果的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保护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保护策略,确保保护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缺乏系统的实施效果监测评估机制,难以对保护工作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通过对比新旧条例,可以看出新条例在黑土地保护方面做出了更为全面和具体的规定,有助于提升黑土地保护工作的水平和效果。同时,新条例也强调了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责任,鼓励多方参与,共同守护这片宝贵的土地资源。
原文链接:http://sthj.hlj.gov.cn/sthj/c111947/202405/c00_3173788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生态环境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环政通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合伙)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